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展柜  5G  半导体  易华录  蓝光存储  物联网  物联  华数传媒  数据湖  互联网大会  佰腾  存储 

协鑫集团朱共山:光伏产业迎“黄金30年”,“碳中和”催生行业清洁替代革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1-12-03     作者:苗诗雨    浏览:36433    评论:0    
核心提示:实习生 苗诗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未来 北京报道在碳中和目标的引导下,清洁能源日趋活跃,而光伏作为清洁能源发展
 

实习生 苗诗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未来 北京报道

在“碳中和”目标的引导下,清洁能源日趋活跃,而光伏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从装机量、技术水平、政策等角度分析认为,光伏产业的黄金30年已到来。

光伏产业迎“黄金30年”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降碳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作为推动“碳中和”的重要部分,光伏行业肩负重任。

基于此,朱共山从中期视角分析指出,根据相关官方数据推算,2030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000GW左右。“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新增装机也将在80GW左右,累计新增400GW左右。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将在250GW左右,累计新增1000GW以上。

朱共山认为,根据全球“碳中和”步伐,同时结合能源变革趋势来看,未来30年间,电力将是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形式,而九成以上的电力,将由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供应。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将占据“半壁江山”或者六到七成,甚至更多。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迈入负利率时代,相关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下调,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越来越强,再加上零碳经济对光伏的呼唤,光伏全面告别补贴,需求全球共振,从平价走向低价,助推‘碳中和’的‘黄金三十年’已经到来。”朱共山表示。

清洁替代革命或到来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的引导下,光伏企业的清洁能源替代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据《华夏时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在内的光伏企业纷纷入局氢能领域,并且从氢能领域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走势也在波动上涨。

“‘双碳'目标之下,从平价走向低价的光伏电力,将成为新能源中的‘第一能源’,同时也将成为氢能时代的‘一次能源’”。朱共山指出,“硅能源”的科技创新革命,将从材料端向下延伸,带动新一轮新能源应用革命与装备革命,

其分析认为,一方面,光伏发电搭配储能解决方案,与特高压、智能电网一起,组成新型电力系统“发、送、用”的完美“金三角”,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放大长板,补足短板,形成新型能源系统的闭环。另一方面,“硅-光-氢”的新组合将焕然登场,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氢气,实现以绿氢为代表的“气体能源”的无碳化生产、传输、消费和多次利用,也将成为复合型清洁能源供给的主流模式之一。

对于中国在这场清洁替代革命里的表现,朱共山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在光伏低价上网时代,中国仍将依靠技术、材料、市场等优势,在全球扮演“硅能源”产业的领军角色。

光伏发展应避免大冷大热

对于光伏企业未来发展,朱共山提出了3点建议。

首先,光伏企业一定要让所有的努力都与世界的期待保持一致,所有的行动都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光伏优势,践行责任和担当。在发展上要避免行业大起大落、大冷大热的剧情再次上演,确保光伏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其次,“在跨界、复合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地拥抱与合作。”朱共山表示,事实证明,决定光伏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产业向内外两端延伸的链接能力。共生,才能共赢。

最后,朱共山重申“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呼吁企业加强产业技术集成耦合创新,协力攻关黑科技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应用,携手推动产业迈向零碳产业价值链更高端,推动“‘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打赏
 
 
更多>同类5 G 商情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5 G 商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