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马云  华为  中国移动  大学  北斗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卫星互联网:国际新老玩家逐鹿中原;国内中国星链计划或将出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1-09-07     作者:财经远瞻    浏览:37060    评论:0    
核心提示:全球公司:从与地面通信网络正面交锋到融合发展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

全球公司:从与地面通信网络正面交锋到融合发展

与地面通信网络竞争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

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为代表的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铱星”星座通过66 颗低轨卫星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

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随着地面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在通信质量、资费价格等方面对卫星通信全面占优,在与地面通信网络的竞争中宣告失败。

对地面通信网络补充阶段(2000~2014年)

以新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定位主要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

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

以一网公司(OneWeb)、太空探索公司(SpaceX) 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新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进行更 多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

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 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5.1. 国际公司:新老玩家逐鹿中原,竞争态势进一步深化

5.1.1. 铱星和全球星80、90年代率先入局

1)铱(Iridium)卫星移动通信

铱系统是美国 Motorola 公司提出的一种利用低轨道卫星群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的方案。它是最早提出并被人们所了解的低轨道卫星系统。资金的筹集和技术的开发等方面均进展顺利。

在技术上 Motorola 的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验证了所有的论证。并在模拟试验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铱系统的原始设计是由 77 颗小型智能卫星,均匀有序地分布于离地面 785KM 的上空的 7 个轨道平面上,通过微波链路形成全球连接网络。

因为其与铱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状况有一定的类似,故取名为铱系统。

尔后为减少投资强度,简化结构以及增强与其他LEO系统的竞争能力,摩托罗拉公司将其卫星数降低到66颗,轨道平面降至6个圆形极地轨道,每条极地轨道上的卫星仍为11颗,轨道高度改为765KM,卫星直径为1.2M,高度为2.3M,重量为 386.2KG,寿命为5年(最高为8年)。

2)高通入股的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是美国LQSS(Loral Qualcomm Satellite Service)公司于1991 年 6 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LQSS 公司是 由 Loral 宇航局和 Qualcomm 公司共同组建的一个股份公司。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与铱系统在结构设计和技术上均不同。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属于非迂回型,不单独组网,其作用只是保证全球范围内任意用户随时可以通过该系统接入地面公共网联合组网,其联结接口设在关口站。

当时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已经制定了卫星发射计划表,计划在 1997 年底发射12~16 颗卫星,并于1998年发射其他的卫星。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利用 LEO 卫星组成一个连续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向世界各地提供话音、数据或传真、无线电定位业务。

它是作为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延伸,与这些系统具有互运行性。

此外,它还是一个类似于无绳电话的无线电话系统,但其服务范围不受限制,同一手持机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地方的用户建立可靠、迅速、经济的通信联络。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采用低成本、高可靠的系统设计,一个关口站只需要 35 万美元。

手持机的价格只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蜂窝手机的价格,故其服务对象更适合为边远地区蜂窝电话用户、漫游用户、外国旅行者,以及希望低成本扩充通信的国家和政府通信网和专用网。

按目前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合作伙伴的分布情况来看,它可以为33个国家提供服务,其中包括14个欧洲国家,8个亚洲国家,6个美洲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5个国家。

5.1.2. 经验丰富的老牌“三巨头”SES、Intelsat、Eutelsat

传统卫星服务巨头SES、Intelsat、Eutelsat 共同控制着 34%的卫星固定服务市场。其中 SES 2018年销售额约24亿美元,Intelsat 22亿美元,Eutelsat16.2亿美元。

目前,“三巨头”都已启动了自己的高通量卫星计划,为市场提供更大容量、更快的速率,提升原有网络服务质量。

Eutelsat 于2010年发射了第一Ka频段高通量卫星,拥有90Gbps 容量,并可提供 50Mbps 下行速率与6Mbps上行速率。

公司计划于2021年发射下一代VHTS高通量卫星,为欧洲区域的固定宽带连接和机载连接提供500Gbps 容量的 Ka 频段服务。

Intelsat 自2016年起启动“Intelsat EpicNG”计划,已于2018年10月完成了由6 颗GEO 卫星组成的高通量卫星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单颗卫星可提供25-60Gbps 容量。

在设计上,IntelsatEpicNG 主要面向运营商,提供固定流量速率服务,而非面向消费者级的 宽带应用。SES 于 2016 年 8 月收购 O3b,将其 12 颗 MEO 高通量卫星并入网内,未来计划用 27 颗 MEO 高通量卫星组成星座群。

同时 SES 自 2017 年起发射 GEO 高通量卫星,目前已有 3 颗在轨。通过 MEO 与 GEO 高通量卫星的复合组网,SES 可以提供低延时、广覆盖的卫星通信。系统覆盖全球99.9%的区域,单波束可以达到 1Gbps 容量与 150ms 以下的延时。

5.1.3. 嗅觉敏锐的新鲜血液:SpaceX,OneWeb,Amazon

随着低轨星座的成本大大降低,高科技企业纷纷通过 LEO 高通量卫星进入市场,在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的同时,服务于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典型的新进入者包括:SpaceX, OneWeb,Amazon。

SpaceX 的 2015 年提出的的 Starlink 星链项目计划于 2025 年完成 12,000 颗低轨卫星的 部署,其中第二阶段发射 7,518 颗 VLEO 卫星运行在不超过 346km 的超低轨道,时延比 LEO 卫星更低。

星链项目被视作为未来特斯拉等车企实现高级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的铺路。目前,特斯拉已为旗下车型配备了必须的硬件,仅需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在未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据测算,自动驾驶的数据传输量约为 40TB/小时。

未来特斯拉可以通过 SpaceX 的宽带网络安全传输、管理自动驾驶的海量数据。

oneWeb 获得了空客、高通、维珍集团等公司的投资,计划发射约 650 颗 LEO 卫星与 1,280 颗 MEO 卫星,在 2022 年初步建成低轨卫星系统,并在 2027 年实现全球覆盖。

其卫星服务的应用场景包括应急救援、空中与海上移动通信、车载蜂窝网络,并且可以用低成本的用户终端普及网络接入,实现农村及偏远地区覆盖。

同时,oneWeb 与空客合作,共同开发飞行中的 5G 应用,未来的第二代星座有望将速率进一步提升至 2.5Gb/s。

科技巨头亚马逊 Kuiper 项目计划在未来发射 3,236 颗 LEO 卫星,此项目旨在为数千万缺乏基本宽带互联网接入的人提供高速、低时延的互联网服务。

同时,LEO 星座可以为亚马逊 AWS 云服务垂直整合产业链。目前亚马逊 AWS 已提供地面基站服务,为客户提供卫星通信、AWS 云服务接入、数据处理、运营优化等服务。

未来随着 Kuiper 卫星组网的建成,亚马逊可以拥有自主可控的卫星资源,为各行各业的通信卫星应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5.1.4. “星链”成功模式:垂直整合商业模式+人才基础+优质沟通+资金加持

SpaceXStarlink 计划: 2027 年完成 1.2 万颗卫星组网:保守估算若今年进行 24 批次发射假设卫星装载数量与近期发射卫星数量相同每次装载 60 颗卫星 2021 年将共发射 1440 颗卫星。

经验技术累计+资金扶持+一体化管理+自主可控。

SpaceX 公司快速成长建立在美国航天产业多年的工程积累和经验数据基础上,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下,在 NASA 技术和人才基础的支持下,更高层次实现“快”“好”“省”的平衡,实行扁平化、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管理,直接控制产业链核心环节,绝大部分部组件自主完成设计、研制,摆脱了传统配套体系技术更新慢、产品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的制约,极具竞争力。

主导建设的 Starlink 星座研发运行模式优势明显:有效避免庞大的供应链;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系统间设计余量;有效地避免了叠加的外包订单厂商等高成本环节;产品成本显著低于传统航天企业。

 

1)“星链”运营情况:垂直整合自主运行架构+低成本优势凸显

运营总体情况:“火箭研制+ 卫星研制+发射服务”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在业内具有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 SpaceX 公司自设立之初,为降低产品成本,即开展全产业链条布局。

成立 18 年以来,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卫星、火箭、地面站制造,火箭发射和回收,卫星运营和服务于一身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完整的产业巨头。Starlink 星座建设过程中,SpaceX 公司已实现关键产品自主生产,70% 以上硬件均由内部制造。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关键产品自主生产,确保整体建设、运营成本可控。

卫星建造成本为传统卫星的 1/30,卫星发射成本为传统发射的 1/5:SpaceX 公司自主研制 Starlink 星座卫星、猎鹰-9 火箭,完成星座部署。至首批 4409 颗卫星部署完成,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Starlink 星座建设成本明显低于传统水平,卫星建造成本为传统卫星的 1/30,卫星发射成本为传统发射的 1/5。

第一阶段星箭部署成本总计 47.7 亿美元,容量 88Tbit/s(单颗卫星容量 20Gbit/s)FF0C 建设成本合 5.4 万美元/(Gbit/s)。

2)“星链”研发情况:挖掘市场最优高精尖人才助推技术研发

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入保障了其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和对外融资的实力,对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技术人员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了扶持 SpaceX 公司,直接派驻了技术骨干,包括一批航天业内的顶尖高手;

二是 SpaceX 公司从 NASA 及行业内军火巨头企业挖来了业内的技术精英。在 SpaceX 公司 研发队伍中,成熟型人才占比较高,

3)“星链”管控模式:建立开放式无障碍沟通渠道高决策效率

构建自上而下,自星座至卫星、火箭,终端至单机再至芯片投产的无障碍沟通渠道。SpaceX 公司采取扁平化管理及开放式工作理念,大幅提高了决策效率、研发效率。产品研制过程,通过全流程风险传递确保目标一致;通过全流程信息共享、沟通,确保各环节信息对称,精益控制产品成本。

4)“星链”资金募集情况:全力拓展政府渠道+金融渠道支持

Starlink 从金融渠道寻求支持,同时全力拓展美国政府支持渠道。马斯克正在寻求获得美国面向农村的宽带业务补贴资格。

该计划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倡导提出,第一阶段提供 160 亿美元补贴资金,用于支持中标企业。SpaceX 公司重点业务十分依赖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补贴,此次竞标获得支持的可能性较大。

 

5.2. 国内公司:中国星网集团成立+民营初创型公司百花齐放

中国卫星市场在过去几乎是国家包办,市场力量非常微弱。在卫星与火箭制造的极高壁垒下,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都是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的原因。

但随着卫星开发模式、发射模式的改变,卫星的入门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从数十亿级别降到了千万级别,供给侧迎来了利好。

而在需求侧,通信卫星在未来将紧密地与信息化社会相连,带来的商机远远高于传统的广播通信应用,数据传输业务、天基互联网等新机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因此,随着供需两侧的推动,将会有更多的市场力量进入到高通量卫星领域,不仅带来资本,也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业务模式。我国低轨卫星互联星座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既包括大型央企亦包括民营初创型公司。

目前,从事商业航天的初创型公司有近 20 个。

另外,根据公开消息,我国卫星互联网国家队——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在筹备中。 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实现全球覆盖,可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带宽、全球无缝覆盖、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多家企业提出了建设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包括“鸿雁”星座、“虹云”工程等。2020 年 1 月,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5 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天基物联网星座的首发星行云二号 01、02 星发射升空。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翔云”,为行业用户提供天基物联服务。

吉利集团也于近年开始布局卫星互联网,2020 年与中国移动等多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低轨卫星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合作,并为全球客户提供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

北 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已有多颗业务卫星在轨,服务于全球物联网数据业务,支持物联网向海洋、沙漠、森林等区域延伸,助力万物互联。

AA15-1

5.2.1. 国家战队:成立新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中国星链计划或将出世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预计将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卫星运营主要承包单位。2021 年 4 月 29 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公司业务涉及卫星互联网的论证设计、研究试验、工程建设、工程服务、运行控制、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同时,卫星互联网系统软硬件和系统衍生产品的标准制定、检测鉴定、产品认证、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防护及相关技术服务也将由公司作为主要责任人,预计公司将成为我国商业卫星发射主要承包单位。

航天科工:“虹云工程“协同“行云工程”实现星座构,打造天基物联网

1999年,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 年,航天科工完成改制,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名字变更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

在低轨卫星领域,航天科工提出“虹云工程”。“虹云工程”是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虹云工程”预计将一共发射 156 颗卫星,最终将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低轨 Ka 宽带通信卫星系统,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

“虹云工程”将分三个阶段,2018 年已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到 2020 年末,将发射 4 颗业务试验星,使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到“十四五”中期,则将实现全部 156 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2018 年 12 月发射的工程首星“武汉号”是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搭载通信主载荷、光谱测温仪和 3S 载荷,后续将以“武汉号”为基础,开展低轨天基互联网试验与应用示范。

除了“虹云工程”,航天科工还提出“行云工程”,研制低轨窄带小卫星通信星座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 80 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物联网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共享,同时构建信息生态系统,打造天基物联网。

首颗技术试验星“行云一号”已于 2017 年发射,“行云二号”也即将发射。

航天科工所属 22 家二级单位,控股 9 家上市公司,拥有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近年来,航天科工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工程。

“虹云工程”由航天科工二院负责,“行云工程”则由航天科工四院负责,并各自完成了商业公司组建,进行卫星研制。

图 48:行云工程

航天科技:“鸿雁星座”预计在 2022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 1999 年正式成立,2013 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设立董事会。2017 年,航天科技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科技为世界 500 强企业之一。

在低轨卫星领域,航天科技将运营低轨通信卫星项目“鸿雁星座”。“鸿雁星座”将由 300 多颗低轨小卫星及全球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备全天候、全时段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全球双向通信能力,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

“鸿雁”一期将由 60 颗核心骨干卫星组成,主要实现全球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监视等功能,预计于 2022 年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则将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预计于 2025 年完成建设。

2018 年 12 月,航天科技已发射了“鸿雁星座”首颗实验卫星“重庆号”。这颗实验星配置有 L/Ka 频段通信载荷、导航增强载荷、航空件事载荷,将实现“鸿雁星座”关键技术在轨试验。

航天科技拥有 8 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1 家专业公司和 13 家上市公司,科研生产基地 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香港等地。

目前,航天科技拥有“实践十三号”高通量卫星。航天科技于 2018 年在重庆成立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鸿雁星座”这一低轨卫星项目。

支持业务:

卫星电话–可拨打全球任意地面固定和移动电话,

业务速率:1.2kbps、2.4kbps和4kbps

短信–可与地面公网移动终端互联互通

传真(G3 类传真)–传真速率:9.6kbps

位置服务–系统提供自主定位和北斗/GPS两种定位方式,支持位置管理和追踪功能

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视频回传–速率:最高384Kbps LDR

数据功能-支持短信、9.6kbps分组和9.6kbps物联网三种低速数据功能。

覆盖范围: 01 星:国土、领海及其外延200km。02 星:西太平洋。03 星:东南亚地区。

布局物联网系统: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于 2020 年正式商用,在地面系统 2.0 版本中,增加了物联网功能(接入、交换、能力开发、客户服务)。

5.2.2. 民营企业:逐渐形成从卫星设计研制、通信系统到行业应用的商业闭环

银河航天:2020 年 1 月成功发射首发卫星银河航天成立于 2018 年,为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的独角兽企业,,计划发射上千颗低轨 5G 通信卫星,在 1200 km 的近地轨道组成星座网络,让用户可以高速灵活地接入 5G 网络。

2020 年 1 月完成首颗 200 kg 量级卫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为我国首颗低轨宽带 5G 卫 星。其公司研发人员由航天、互联网、通信或电信以及工业生产等四大块组成,与Starlink 项目人员结构安排类似。 2020 年 1 月 16 日银河航天成功发射首发星,该卫星是一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目前,该星已成功开展了近一年的星地通信联试,完成了信关站信标跟踪对比测试、卫星信道特性测试、通信业务呼叫流程以及相关的通信性能验证等一系列测试用例,同时基于信关站和卫星用户波束的覆盖范围,开展场景场地适应性测试,验证了低轨宽带卫星的通信能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测试方法,为后续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测试数据支撑。

九天微星:已形成从卫星设计研制、通信系统到行业应用的商业闭环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6 月成立,目前已形成从卫星设计研制、通信系统到行业应用的商业闭环,并开发出针对卫星通信、LTE、NB-IOT 的物联网终端,还计划于 2022 年完成 72 颗物联网卫星在全球的部署。

九天微星的应用重点领域是航天教育业务以及卫星物联网业务。2017 年 8 月九天微星计划实施,发射了 72 颗低轨卫星,组建物联网星座。2018 年 2 月,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成功发射,负责无线电存储及转发,并进行空间成像试验等活动。同年 12 月瓢虫系列 7 颗卫星成功发射,并将在野生动物保护、野外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物联网系统级验证,为后续服务行业客户奠定基础。

5.2.3. 未来发展核心:中国星网集团统筹,国企+民企合作模式+垂直联动生态体系

1)中国星网集团统筹,民企协作合作模式

杜绝资源浪费,或将以新央企中国星网集团统筹全社会力量共建中国卫星互联网天基系统,运营方面以市场化思维发展“输血”+“造血”能力发展核心为“小核心大协作”,我们预计中国“星链”或将以新央企中国星网集团为唯一核心,打造功能强大、全球化、市场化的中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各类民营星座企业及已执行的国企星座计划或作为大系统中的子网络参与到整体的有机运行中。

2)以市场化思维发展卫星互联网加速实现自我造血能力

我国航天与卫星产业其对成本的敏感度弱于现代商业航天,因主要集中传统国有集团公司与研究院所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电科集团等。

低轨卫星互联网在投入方面具有前期投入大、卫星更换需持续投入等特点,在使用方面具有直接面向用户、资费敏感等特点,而我国商业航天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我国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时,应在顶层设计上采用市场化思维,发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低成本、高效率、市场化等方面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探月”、“载人航天”等工程,形成创新国企-民企合作模式以及军民融合的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发展实现卫星互联网建设与运营自我造血能力。

3)构建“卫星制造-发射-终端-应用”垂直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卫星互联网自主可控发展。OneWeb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其中一个原因是其不能有效控制制造、发射等环节,卫星主要由空客负责,发射由阿丽亚娜、联盟号等火箭发射,空中接口、终端等由高通负责,相比 SpaceX 公司的制造、发射、运营一条龙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应坚持创新发展,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寻求效率和成本的最优解。

6、报告总结

低轨道卫星互联网成为2022年电子、军工行业的一大关键趋势;预计在苹果等龙头企业推动下,低轨卫星服务与相关零部件出货量将在2022年显著成长。

行业公司:中国卫通、中国卫星、全球星、铱星、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国光电气、振芯科技

中国卫通:中国唯一卫星通信运营商,卫星运营服务业务稳步增长

中国卫星:中国小卫星制造寡头,高通量宽带卫星需求带来新增长

全球星:成功发射 24 颗低轨卫星,商用 IoT 覆盖面积超过90%

铱星:具备先发优势,铱星二代系统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紫光国微:国产 FPGA 领先厂商,特种集成电路持续扩品类

复旦微电:以 FPGA 为矛,进入高速成长期

国光电气:电真空微波器件(行波管)龙头,行波管为卫星通信射频主流方案

振芯科技:AD/DA、基带芯片企业,传统卫星通信设备、北斗设备供应商

6.1. 中国卫通:中国唯一卫星通信运营商,卫星运营服务业务稳步增长

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化商用卫星通信广播资源的企业航天科技集团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相关应用服务现有应用场景为卫星通信广播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视频、数据等传输服务是国家行业主干部门直接指挥调度的保障力量。

目前公司的卫星通信广播信号覆盖包括中国全境、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拥有的转发器频段资源涵盖 C 频段 、Ku 频段以及 Ka 频段等其中 C 频段、Ku 频段的卫星转发器资源达到 540 余个 Ka 频段的点波束有 26 个。

公司是国家行业主干部门直接指挥调度的保障力量被工信部列为国家一类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3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55 亿元,同比增长 33.50%;截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总资产 183.72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 117.24 亿元,资产负债率 15.46%,各主要经营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

图 56:中国卫通毛利率、净利率

2021 年公司,全力开拓市场,卫星运营服务业务稳步增长:

1)境内广电业务稳中有升:

一是圆满完成各重大活动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工作,公司中星 6A、中星 6B、中星 9 号、中星 6C,以及亚太 6C 等卫星承担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保障春节、两会、建党100周年庆典等各项重大活动安全播出;

二是公司持续推进广播电视节目高清化发展,新增北京奥运纪实4K、青海卫视高清上星传输 以及海南卫视和内蒙古卫视直播卫星高清同播;三是完成了北京奥运纪实超高清节目直播卫星测试传输,推动了卫星传输标准制定以及地面终端的推广。

2)境内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公司为重大活动、河南洪灾、云南大理森林火灾、四川凉山森 林火灾等历次抢险救灾提供高质量应急通信服务,以高效优质的卫星网络服务为我国应急通信指挥体系保驾护航。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老用户扩容,大力开发政企用户,实现业务增长。

3)境外业务实现市场突破,中国卫通充分利用公司通信卫星资源优势,长期在东南亚、中 东、非洲面向当地电信运营商、政府、企业等提供稳定可靠卫星传输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奋力开拓境外市场,实现马尔代夫市场突破,为拓展国际广播电视市场打开新局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农村普遍服务项目、油气勘探应用等实现扩容增租。在国际卫星运营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国际业务局部实现重点突破。

6.1. 中国卫星:中国小卫星制造寡头,高通量宽带卫星需求带来新增长

中国小卫星龙头,企业其大股东为航天五院,实控制为国内卫星主导研发制造商——航天科技集团(市占率80%以上)。

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企业已成功开发了已 CAST 968 CAST 1000 为代表的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形成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知名品牌 。

卫星业务包含以下三大板块:

(1)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卫星通信

信息链批生产任务按计划推进,继续保持信息链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安、消防传统卫星通信系统集成以及卫星通信天线产品按计划生产交付;动中通项目、轻型项目获得延续性订单;

新签某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二期等重点项目。卫星导航:民航北斗追踪监视设备首批加改装订单完成交付;成功中标智能解译、精导地理信息保障系统等项目;获得车辆改装项目等各型北斗导航终端设备生产任务约2600台套;

获得了特定用户批量北斗通装产品订单;推动实施北斗导航能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项目。

卫星遥感:重点跟踪和推进国际遥感地面站项目,完成委内瑞拉遥感地面站改造等合同签署;以乌拉圭多星一体化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应用系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接收系统北极站等为代表的大系统建设任务按计划推进。

(2)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卫星综合应用:

完成某新区社会治理(二期)项目实施与交付;基于北斗时空基准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平台项目、油田宽带卫星通信指挥调度应用系统三期建设项目等 20 余个行业应用项目按计划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检测项目完成方案论证和制定工作;

成功中标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某市水库洪水风险图智能决策系统项目。无人机系统集成与服务:新签某无人机检系统、某无人飞行服务等合同。

卫星地面运营与服务:成功中标冬奥会信号传输项目,圆满完成“春节”、“两会”、“建党100 周年”等多项重大安播保障任务,完成共 140 套广播电视节目总计 60 万小时传输,安全播出率达到99.9999%。

(3)智慧业务:

互联网医院产品在 2 家医院正式上线运营,增加了特色专科服务、互联网云药房等模块,进一步丰富了便民服务功能;康复软件已完成 1.0 版本开发,目前已在某医院上线运行。

业绩中长期保持稳健。

中国卫星多年来高度聚焦卫星研制及应用不断开发升级换代新产品。2020 年公司营收 70.07 亿元归母净利润 3.54 亿元 其中卫星研制及卫星应用是公司主要业绩贡献来源 2020 年该板块营收占总营收 99%,该板块毛利润占总营收 97%。

2021 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30.5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05%。高通量宽带卫星需求刺激下卫星通信将迎来新风口。

美欧等主要国家近年来加快卫星互联网的部署 SpaceX 、 oneweb 、 Facebook 等科技巨头积极参与 后两者均于 2019 年开始部署近地轨道巨型星。

2018 年底我国已发布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入网牌照目前国内卫星主导研发制造为航天科技集团市占率 80 以上公司望充分受益卫星互联网建设产业趋势。

6.2. 全球星:成功发射 24 颗低轨卫星,商用 IoT 覆盖面积超过 90%

全球星卫星系统是由美国 Globalstar 公司运营的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全球企业、政府和个人用户提供卫星语音、数据移动服务。

空间段 48 颗卫星分布在 8 个轨道平面上,可实现全球南北纬 70°之间的全覆盖。地面段主要由关口站、卫星运行控制中心(SOCC)、地面运行控制中心(GOCC)和全球星数据网( GDN) 组成。每一个关口站同时与 3 颗卫星通信,并将来自不同卫星数据流的信号进行合成。

全球星卫星星座由 8 架飞机组成,每颗 3 颗卫星,轨道周期为 114 分钟。

它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范围为 70 S 至 70 N;温带地区至少两颗卫星覆盖

(2)高信号质量和可用性(动态电源控制,可改变条件,连贯组合可提高信号强度)

(3)弯管架构,具有低延迟性并且可以增强服务质量全球星卫星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卫星星座通过反射信号从用户终端到网关天线返回链接和从网关天线到用户终端的转发链接进行通信。

当卫星从订户处获取信号时,用户由服务网关进行身份验证,连接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与地面有线或无线用户建立连接。数据连接以与语音呼叫类似的方式进行,但通过互联网连接建立数据消息的 Simplex 除外。

Globalstar 是第一家成功发射第二代 LEO 卫星星座的 MSS 提供商,比其竞争对手提前了几年。

全球星成功发射了 4 次卫星,自 2013 年 8 月以来所有卫星均提供全面商业服务,具有 15 年的寿命。

作为 LTE 网络的资源,Globalstar 2.4 GHz 在支持小蜂窝部署方面独树一帜。

该频段具有物理、监管和生态系统性质,可将其与其他当前和预期配置区分开来。全球星陆地系统在整个美国提供 1150 万兆赫(37MHz-POP)。

全球星 2020 发展情况,及 2021 后发展展望:

1)全球星使用 Gateway 跟直接连 (第二代) 2)全球星已发射 24 颗第二代 LEO(低轨卫星)


AA32-1
 

全球星在 2020 年实现了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调整后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较 2019 年增长了 12%。

公司收入分为服务收入和设备收入。公司利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通过在网络上工作的设备的销售来获得设备收入。

2020 年,公司总收入从 2019 年的 1.317 亿美元减少了 320 万美元,至 1.285 亿美元。总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一项调整造成的,该调整使 Duplex 服务收入在 2019 年增加了 390 万美元,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在 2020 年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 2021 年 3 月,公司宣布行使剩余的第二留置权,这提供了总计 4730 万美元的资金。这些收益被用来支付本金在我们的第一留置权贷款协议。

该协议下的剩余未偿金额目前约为 8400 万美元,其中 5800 万美元将于 2022 年 12 月 31 日到期。在未来 12 个月里,公司按期本金还款将不足 600 万美元。

图 68:全球星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图 69:全球星净利润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2020 公司营收占比主要分为四大板块,SPOT 占比最高微 43%,声音+数据 Duplex 占比 28%,具体如下图。

商业物联网部分 5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4%,主要原因在于重工业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因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低迷而减少的增长以及未来“双向”物联网终端带来的增长潜力。

消费者/SPOT 部分 5 年复合增长率为 7%,主要原因在于高 ARPU 双向通讯产品的增长推动收入增长以及促销和灵活定价带来的子增长。由于产品重新聚焦于手机设备,语音&数据部分 5 年复合增长率为 4%。

全球星截至 2020 年覆盖超过 90%的物联网市场,预计 2027 年物联网市场将从目前的 15 亿美元增长到 25 亿美元,全球星发展空间广阔。

地面频谱许可和商业化并驾齐驱,与高通的合作将扩展潜在的设备生态系统。

2020 年 11 月,全球星在加拿大、巴西和肯尼亚的地面授权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三个国家新增覆盖人口 3 亿和 37 亿 MHz-Pop。

这使得我们的陆地总权限超过 90 亿 MHz-PoPs,覆盖总人口约 7 亿。2021 年 2 月,全球星宣布高通将在 X65 5G 旗舰调制解调中 加入 Band n53。

通过在高通的调制解调器中为 n53 提供全球 5G 频段支持,全球星潜在 的设备生态系统得到显著扩展。

新产品研发持续投入布局,拓展在卫星物联网产业中的实力。

2020 年 5 月,全球星推出了第一款吉普授权产品——SPOT X 吉普版,双向卫星信使。该产品在帮助提升在越野冒险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 SPOT 接触到充 满激情的潜在用户。

2020 年 6 月,全球星推出了 ST100 卫星发射机。这种轻量级的一体式商用物联网板为所有 OEM 提供 SATCOM 集成功能。

2020 年 8 月,全球星推出了最新一代卫星消息设备 SPOT Gen4。这款最新的 SPOT 设备 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跟踪功能和新的增强型映射界面,改进了防水产品和有皮带的岩钉钢环以完成现代工业设计。

2020 年 10 月,第二款吉普授权和联名的产品 SPOT Gen4 吉普 特别版卫星信使正式发布,将 SPOT 带给各地的吉普车爱好者。

全球星 2021 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较 2020 年第二季度略有下降。用户设备销售产生的较高收入被较低的服务收入所抵消。用户设备收入与 2020 年第二季度相比增加了 140 万美元。收入增长的大部分是由更高的商业物联网销售量推动的。商业物联网销售收入增加了一倍多,每种设备类型的销售量都比去年同期多。

随着公司继续扩大零售商分销渠道并体验对我们 SPOT 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来自 SPOT 设备销售的收入也显着增加,2021 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32%。

公司将卫星业务转变为以物联网为重点的服务的计划,正在推出的新产品将满足物联网的发展空间。频谱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它的潜力日益显现。

在诺基亚、Airspan 和 XCom 继续寻求 Band 53 机会的同时,公司在不断增长的 Band 53 支持者名单中加入了一家大型全球系统集成商。

公司在非洲的一个大型采矿综合体中部署了第一个盈利性质的私人网络,并与整个非洲大陆的几个大型潜在合作伙伴取得了进展。

6.3. 铱星:具备先发优势,铱星二代系统通信能力大幅提升

铱星通信为全球覆盖的语音和数据卫星通信的唯一商业供应商。铱星公司的 L 波段卫星网络还为移动资产提供可靠的服务,这些移动资产被地面无线和有线网络部分覆盖或者无法覆盖。作为一名技术创新者和市场领导者,铱星公司能够实时地将人、组织和资产连接到任何地方。

铱星公司卫星系统的架构是 66 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作为一个完全网状、交叉连接的网络运行。该网络的独一无二的架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本地地面基础设施的需求,并促进了服务的全球覆盖,使没有实体存在的地区能够连接起来。

2019 年 2 月,公司完成 了 Iridium NEXT 计划,用先进的新卫星取代了第一代星座,为新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容量 和更高的数据速度。公司市场壁垒较高,伴随数字鸿沟、物联网等需求,未来前景可期。

铱星公司处于一个具有吸引力且不断增长、进入壁垒高、竞争态势有利的市场竞争。公司受益于一个庞大的、高利润的经常性服务收入基础,并有着主要由固定成本基础设施创造的显著的运营杠杆。

公司预计,创新的新产品和由本公司升级的卫星星座支持的服务将带来可观的新收入和用户增长。不断增长的移动普及率将为移动卫星服务行业创造额外的需求。GSM 协会 2020 年的一项研究预计,到 2025 年,不包括蜂窝物联网的独特移动连接将达到 52 亿。

铱星系统已发展了两代:铱星一代系统建设投资共计 75 亿美元,于 1997 年 5 月铱星系统第一次发射,1998 年 5 月完成组网并投入商业运营。

2000 年 3 月,铱星公司由于背负 40 亿美元债务,宣告破产,后于 2001 年被新铱星公司以 2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并重新投入运营。铱星一代系统的主要业务类型为话音、短信、电路交换和数据通信等。

铱星二代系统计划投资 30 亿美元,建造 81 颗卫星,其中,66 颗卫星组网,6 颗卫星在 轨备份,9 颗卫星地面备份。

铱星公司已于 2015 年 10 月发射第一、第二颗下一代铱星 (Iridium Next),2018 年,“下一代铱星”(Iridium NEXT) 系统完成 3 批次共计 25 颗卫星的部署,标志着为期 2 年的更新换代工作即将完成。

下一代铱星是第二代铱星系统,由星间链路连接的低地球轨道卫星形成一个全球天基网络,提供高质量话音、数据通信,覆盖包括大洋、极地区域在内的整个地表范围。卫星提供 L 频段 1. 5 Mbps 和 Ka 频段 8 Mbps 的高速服务。

卫星搭载的载荷除通信载荷外,还有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 ADS-B) 载荷,主要用于飞机飞行监视和追踪飞机位置报告,以及导航增强载荷。

2019 年 1 月 11 日,第 8 批下一代铱星卫星搭载 SpaceX 公司火箭成功进入低地球轨道,标志着由 75 颗卫星构成的新一代星座完成部署。

铱星二代系统不仅支持一代系统的全部应用,同时还在通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1)采用增强性语音通信技术,通话更清晰;

2)星体装载了 ADS-B 转发器,能够接收和转发飞机位置,支持全球航空监视和通信;

3)星体新增了 AIS 载荷,能够提供全球船舶监视和通信服务;

4)整体通信容量增加一倍;

5)新一代 IP 构架使得数据带宽从一代 2.4kbit/s 演变至二代的 16kbit/s,最高可达到 1.5Mbit/s。

 

铱星战略布局物联网系统:

在 L 频段 10.5MHz 频带内按 FDMA 方式划分为 12 个频带,在此基础上再利用 TDMA 结构,帧长 90ms,每帧可支持 4 个 50kbps 用户连接。

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实现了创纪录的 5.834 亿美元总收入,净亏损相比于去年大幅收窄。

2020年,由于数据服务收入以及商业宽带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增加,商业总收入增加了1220万美元,增幅为3%。

得益于消费者个人通信设备的持续强劲增长,商业物联网数据计费用户增长了20%,部分抵消了 ARPU 下降的影响,这部分收入同比增长 60 万美元,增幅为1%。

由于疫情造成的移动限制导致订户和使用量减少,商业语音和数据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50 万美元。

2020年度净亏损同比减少,原因在于偿清 8150 万 美元的债务,总收入的增加以及利息费用的减少综合导致。

图 78:铱星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图 79:铱星净利润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铱星 2021 二季度业务亮点商业服务收入为 9560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8%,原因是物联网、宽带和语音和数据服务的收入增加,抵消了较低的托管有效载荷和其他数据服务。随着季节性业务的回归,商业语音和数据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5%,达到 365,000 名。

第二季度,每位用户的商业语音和数据平均收入(“ARPU”)保持在 40 美元。商业宽带收入增长 25%至 106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850 万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 IridiumCertus宽带服务的持续采用。

第二季度商业宽带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为 289 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258 美元。铱星的商业业务在本季度结束时拥有 1,463,000 名可计费用户,而去年同期为 1,223,000 名,高于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季度的 1,365,000 名。截至本季度末,物联网数据用户占可计费商业用户的 74%,高于去年同期的 71%。

第二季度的政府服务收入为 258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2500 万美元,反映了公司根据 EMSS 合同收入的首次增长。

铱星的政府业务在本季度结束时拥有 153,000 名订户,而去年同期为 139,000 名,并且与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季度持平。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政府语音和数据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7%,达到 64,000。政府物联网数据用户同比增 长 13%至 89,000,占政府用户总数的 58%,高于去年同期的 57%。 第二季度的设备收入为 218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1980 万美元。

第二季度的工程和支持收入为 68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700 万美元,这主要是由于合同工作的间歇性

6.4. 紫光国微:国产 FPGA 领先厂商,特种集成电路持续扩品类

紫光国微于 2001 年 9 月在河北省注册成立,是国内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 于 2005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股票简称:晶源电子),是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 2012 年以来主要通过外延并购、战略合作、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进军集成电路领域,渗透部分细分领域。

集成电路领域的主要业务有: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存储器芯片业务(即将剥离)、FPGA 业务和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致力成为安全芯片领导者,积极布局 FPGA。

公司于 2018 年 10 月 12 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将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100%股权以 2.2 亿转让给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减轻上市公司的资金投入压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意味着其将剥离 DRAM 存储器芯片业务,从此专注于安全芯片设计领域,致力成为“安全芯片领导者”,同时积极布局 FPGA、特种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

大规模 FPGA 研发进展顺利,中小规模 FPGA 多款产品逐步成熟、稳步上量发货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为公司参股子公司,专业从事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 等)研发与生产销售。

2021 年上半年,紫光同创完成新一轮增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规模 FPGA 研发进展顺利,中小规模 FPGA 多款产品逐步成熟、稳步上量发货,并在视频图像处理、工控和消费市场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已初步完成新一代技术创新产品可编程系统平台芯片 SoPC 的规划工作,第一代 SoPC 产品开始研发,内嵌处理器、可编程模块、高速接口及多种应用类 IP 等丰富资源,拥有基础版、边缘版、云计算版等多个子系列产品分支,为嵌入式终端、边缘计算、云计算加速等特定领域提供深度优化的极具竞争力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特种集成电路持续扩品类,横向扩张带来持续高增长:

公司 2021 上半年特种集成电路营 收达 13.70 亿,同比增长 69.91%,营收占比 59.77%,毛利率同比略降至 76.77%。FPGA 业务方面,公司新一代的 2x 纳米的大容量高性能 FPGA 系列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信号处理、信息安全、网络互联、自动控制等重要领域继续保持领导地位。

此外,公司在存储、总线、接口、SoPC、电源芯片、电源模组、电源监控、数字电源、高性能时钟、高速高精度 ADC/DAC、保护电路、隔离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产品上陆续取得进展,公司不断扩张产品种类,新产品有望在十四五期间为公司提供持续的高增长动能。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9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6.54%;实现归属于上 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7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117.84%。

图 83:紫光国微毛利率、净利率情况

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1.41 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93.43%,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29 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5.65%。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总资产 100.69 亿元,同比增长 3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61.66 亿元,同比增长 24.26%。

2021 年上半年公司所处各细分行业均呈现高景气度,下游需求旺盛,主要业务板块订单饱满,经济效益显著。

其中,特种集成电路持续深耕产业链,各产品系列的研发工作和市场销售均有亮眼的表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产品应用领域和客户不断扩充,优质大客户的数量继续大幅增加,保持了营收规模和利润的高速增长。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积极拓展创新市场,除身份识别安全产品持续稳定供应外,在电信 SIM 卡、金融支付和汽车电子领域均有新突破,整体业务发展态势良好,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6.5. 复旦微电:以 FPGA 为矛,进入高速成长期

国内最早推出亿门级 FPGA,大客户布局低轨卫星。公司 FPGA 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已可提供千万门级 FPGA 芯片、亿门级 FPGA 芯片以及嵌入式可编程器件(PSoC) 共三个系列的产品。

亿门级 FPGA 基于 28nm 工艺制程,是国内最早研制成功的亿门级 FPGA 芯片,凸显技术实力,PSoC 采用 28nm 工艺制程,目前已经研发成功,正在样片测试,内嵌大容量 eFPGA 模块,并配置 APU 和多个 AI 加速引擎,可广泛用于高速通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

FPGA 业务为矛,5G+AI 提升 FPGA 需求,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

1)5G 带来的量价齐升:

由于 5G 信号衰减较快,未来基站建设量较 4G 时期增长明显,同时 5G 单基站 FPGA 用量有望从 4G 时期 2-3 块提高到 5G 时期 4-5 块。

FPGA 主要用在收发器的基带中,5G 时代由于通道数的增加,计算复杂度增加,所用 FPGA 的规模将增加,由于 FPGA 的定价与片上资源正相关,未来单价有望进一步提高。

2)AI 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提升:

得益于FPGA并行性和低延时性的优势,FPGA 在数据中心运算方面上主要用作加速卡,在服务器中与CPU进行配合,根据 Semico Research 的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 FPGA 市场规模2023年有望达52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有望达38.4%。

FPGA 及其他芯片快速增长,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上半年FPGA及其他芯片营收增长132.72%,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上半年 FPGA的高增长正如我们所料,公司FPGA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发布了采用28nm工艺制程的亿门级FPGA产品,产品包含700k左右容量的逻辑单元,SerDes模块最高支持13.1Gbps,目前亿门级FPGA芯片技术趋于成熟,达到终端客户预期,需求量显著上升,PSoC采用28nm工艺制程,目前已经研发成功,正在样片测试。

FPGA市场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我们看好公司 FPGA 业务的持续高增长,预计2021 年 FPGA 及其他芯片营收同比增长 152.7%。 看好FPGA业务持续高增长,预计高毛利业务扩张将为公司带来持续成长动能。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 FPGA 厂商,目前已可提供千万门级 FPGA 芯片、亿门级 FPGA 芯片以及嵌入式可编程器件(PSoC)共三个系列的产品。

FPGA 受到 5G+AI 的需求驱动,2025 年全球 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4 亿美元,同时国产替代需求迫切,公司 FPGA 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

图 89:2020 年各板块收入与毛利增量 图 90:公司各业务毛利率

7、风险提示

空间轨道资源和频谱资源的大量占用。

成千上万颗高速运行的低轨卫星,将使低轨轨道变得“拥堵”,增加了碰撞风险,并且容易造成连锁反应,产生大量空间碎片,对现有航天器带来毁灭性打击。低轨互联网卫星受大气影响,使用寿命普遍比高轨卫星短。

如何回收或处理报废卫星也是一大难题。

大量低轨卫星的出现,同样对天文观测提出了巨大挑战。据外媒报道,在“星链”计划第二批卫星发射成功后,一些天文学家展示了“星链”卫星在他们观测范围内留下的高亮轨迹,并表达了担忧:低轨运行的卫星亮度远超大部分天文观测目标,拥挤的近地轨道,将使天文观测和科研受到越来越多的光线干扰。

同时,这类全球卫星星座计划“天生”就可用于军事,也将构成对空间安全的潜在威胁。

着眼未来太空资源的和平开发利用,如何应对其中的一系列潜在安全风险,是一道亟待全人类共同探讨解决的课题。

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