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华为  马云  大学  北斗  中国移动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职校生可以考事业单位,也是为发展职业教育“清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1-11-07     来源:新京报    浏览:24609    评论:0    
核心提示: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职校生可以考事业单位,也是为发展职业教育清障  对职校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据人社部网站消息,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职校生可以考事业单位,也是为发展职业教育“清障”

事业单位

  对职校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据人社部网站消息,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还专门提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者不再设置学历要求。

  乍看起来,明确职校生也能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似乎不是什么新动作。就在去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时还提出,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但人社部此次的要求,不只是“重申原则”那么简单:从框架上看,此次规定是将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取向,置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棋盘下考量;从内容上讲,无论是针对事业单位招聘,还是锚定“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都颇具针对性。

  比起大多数党政机关,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里的“技术技能要求”通常要更高些。招聘岗位条件设置经常会对专业与技能水平做出细化规定,这给设置指向性或与岗位“弱相关”的歧视性条件打开了方便之门。尤其是那些“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更是会以技能水平要求之名,调高学历或专业门槛,也因此成为破除“唯学历论”难以攻克的堡垒。

  翻阅之前有些地方发布的公开招考通告可以发现,不论是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村官、特岗教师,经常是要求学历得在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这就把非全日制学生和职校生排斥在报考资格之外。而部分事业单位中,那些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招聘,更是“没把职校生放在眼里”。

  在此背景下,要求事业单位维护保障职校生参加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也是有的放矢:哪里是薄弱区,就对准哪里。此次提出“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或不再设置学历要求,虽然“可以”二字降低了约束刚性,但专门提出相关要求,还明确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本就是“更进一步”。

  这跟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相通: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炉以来,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就已启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探索也摁下了开启键。让事业单位中那些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降低学历要求,与此一脉相通。不然的话,就是给两类证书互通衔接增添梗阻。

职业教育00

  考虑到人社部门是事业单位招录的归口单位。人社部下发文件,也更容易触发地方人社部门对表上级要求强化落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毫无疑问,为职校生更彻底地打开报考事业单位的大门,释放了反对人才“高消费”的信号。在此之前,很多职校生在就业市场并不受待见,不少歧视性规定人为制造了将职校生困于其中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是将人才筛选标准重心从“人才”变成了“学历”,最终难免加剧“内卷”态势和人才错配情形,也无益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氛围的养成。

  而打破此类有形或无形的学历歧视,还得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对这些姓“公”的单位而言,招聘中的学历要求“应去尽去”,非必要不滥设,该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说到底,不论是着眼于破除学历歧视,还是立足于发展职业教育,都要鼓励和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带头跟人才“高消费”说不,别因为一纸学历将人才卡在了“合格线”外。

  特约评论员 | 佘宗明(媒体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