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华为  马云  大学  北斗  中国移动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全球5G用户达7亿 5G跃升至高速发展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2-10-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28651    评论:0    
核心提示:10月25日-26日,华为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解读了全球5G最新进展。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介绍道,5G商用三年以来,在网络
10月25日-26日,华为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解读了全球5G最新进展。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介绍道,5G商用三年以来,在网络部署、消费者业务和行业应用取得良好进展。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有23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共部署了300多万个5G站点,5G用户达7亿。基于网络部署的快速推进,5G正在从规模商用期跃升到高速发展期。
  目前,5G正在深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此前的报告,全球透过建置5G网络,满足个人用户及垂直产业需求,以持续深化5G实践,应用领域涵盖医疗、教育、工业、农业等,形成可复制及推广之商业模式,并加速5G规模化发展。同时集邦咨询预估,2022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三大设备商将占据全球基站74.5%的市占。
  胡厚崑0
5G高速发展
  不论面向C端还是B端,5G正在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胡厚崑表示,相对于4G,5G用户体验实现了大幅提升,以视频为代表的全新消费行为已经形成。这带动了上网流量(DOU)两倍增长,同时ARPU值提高20%~40%,推动了运营商联接收入的稳步增长。
  同时,胡厚崑也谈道,5G面向行业的应用正在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在油气、制造、交通等领域,全球多个市场已涌现出由5G驱动的新应用,开始为运营商带来了实际的商业价值。比如,在2021年,中国运营商5GtoB商用项目超过3000个,收入超过34亿元人民币,撬动10倍DICT收入,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
  可以看到,5G发展具有潜力,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从国内来看,5G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总数已达10.09亿户。但是,5G的大规模应用仍然面临挑战,包括成本、体验、超级应用等等。
  要抓住新机遇,胡厚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速商用。首先,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网络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比如,中国运营商围绕抖音业务体验优化网络,首屏时延缩短50%,卡顿率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实现流量倍增;其次,共同定义和推动5.5G产业有序发展,面向2025年,实现5.5G“下行10Gbps、上行1Gbps、千亿联接、内生智能”的四大关键特征;最后,开展业务和商业创新,充分释放5G红利,如XR、云游戏、新通话等。
  5.5G步入新阶段
  近年来华为一直力推5.5G,因为智能化的世界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指出,经过两年产业界的共同探索,5.5G已经取得了三大关键进展。
  其一是标准节奏明确,5.5G已经开启标准化的进程;其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已验证万兆能力;第三,物联全景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和Passive IoT三类物联技术跨步向前,已具备收编所有物联的能力。
  汪涛表示:“通信产业的巨轮滚滚向前,5.5G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向未来,我们倡议产业界在标准频谱产业链生态应用五个方面共同做好准备。”
  比如,标准是无线通信产业的龙头,将牵引5.5G产业沿着清晰的路线发展。R18版本需兑现5.5G十倍能力提升的目标,实现2024年如期冻结;R19及以后版本,共同探索新业务和新场景能力要求,持续完备5.5G标准技术,实现5.5G更长的生命周期。
  在频谱方面,共同构筑超大带宽频谱,充分利用好Sub100GHz的频谱资源,为5.5G提供资源保障。毫米波是5.5G的关键频谱,运营商需要获得800MHz以上频谱兑现10Gbps能力;6GHz是潜在的超大带宽新频谱,各个国家需考虑在WRC-23标识后开始发放6GHz频谱;对于Sub6GHz的频谱,通过频谱重构也可以实现超大带宽。
  此外,汪涛表示,推进5.5G还需要做好产品准备,共同催熟端管芯产业链,并且做好生态和应用准备,共同促进5.5G生态繁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