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华为  马云  大学  北斗  中国移动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让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启E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15-12-12     来源:中国网信网    作者:王传涛    浏览:208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大会将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
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大会将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团体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围绕全球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安全、互联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让2015年最后一个月格外值得期待。相比于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本次大会无论从规格还是规模都将更高。据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即将出席的外宾中,有梅德韦杰夫等多国领导人以及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参加会议;本次大会将出席代表2000多名,在人数上也大大超越了前一届的千余名。同时,我们注意到大会所涉及的内容,议题及论坛场次,无一不代表着这一年多来互联网在中国全方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乙未年终,世界互联网的目光将聚焦中国。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我国举办并永驻我国,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世界各国对我国已取得成绩的普遍认可和肯定。届时,我国的网络建设成果、网络安全及互联网管理理念等都将在大会上充分展现,各国代表也有机会坐下来共同研究讨论在互联网发展及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拥有6.68亿网民,5亿多微博、微信用户,近三分之一的网民使用手机购物;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更是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化发展让互联网服务于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商业领域,多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已经占据世界前列;中国关于互联网安全、互联网管理等方面的诸多理念在世界互联网领域已成为共识——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在短短几年中,互联网发展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对互联网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长远部署。尤其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扶植小微创业提供诸多的渠道和契机。同时,中央政府不断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流程,为互联网行业向积极态势发展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世界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促进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并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不仅符合广大国人的期待,更符合全球互联网产业的诉求。能提振信心的是,在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中央决定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积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主要包括继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等等。应该说,在接下来五年时间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可期、空间无限。
  需要警惕的是,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安全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挑战。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网络传播环境相对复杂、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加重等诸多因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新陈代谢”不断提出新的诉求,同时对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更高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令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网络上,在充分互联互通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所有国家,都是网络空间E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断加强交流和沟通,在阳光下共同协商,一些互联网发展、管理与安全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价值所在。随着第二届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我们有理由对本次大会作出更多期待!(王传涛)
编辑: 胡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