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华为  马云  大学  北斗  中国移动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向松祚:后疫情,对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3-01-13     来源:向老师新经济学    作者:向松祚    浏览:25510    评论:0    
核心提示:向松祚万字长文:对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和疑问:明年经济会怎样?明年经
向松祚
原题|向松祚万字长文:对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和疑问:明年经济会怎样?明年经济会好吗?明年经济会比今年好吗?人们渴望得到明确的答案,渴望稳定的预期,渴望强大的信心,更盼望各级政府能体察民情、实事求是、顺应民意、真抓实干。
一、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必须坦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措辞理性客观,释放的信号却相当严峻:“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很多人都在议论2022年的经济增速。依照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前三季度GDP增速为3%,四季度数据虽未公布,应该不会太理想。有机构预测2022年GDP增速低于3%,大约是2.7%,当然亦有人比较乐观,预测2022年GDP增速为3%以上。无论实际GDP增速是多少,现实经济中以下现象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就业形势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近两年来,根据有关部门数据,每年至少有数十万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倒闭关门,大量人员因此失业。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娱乐业以及相关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
  2. 近几年来,新毕业大学生找工作相当困难。当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50%,有些地方不到30%。权威部门统计的年轻人失业率(16--25岁)超过18%。一些著名大企业不断传出裁员或者减少新招工人数的消息。很多互联网平台企业都有裁员。
  3.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拖欠工资、或不再发放绩效工资、或降低公务员和教师薪资。
  4. 有些地方政府已经不能按时归还所欠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部分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已经超过本级财政收入的十倍或更多,事实上已经无力还债。
  5.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无法再依靠土地出让金过日子,土地财政的好日子已是昨夜星辰。房地产业已经无力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
  6. 越来越多的行业陷入衰退和低增长。最典型的衰退行业包括房地产、汽车和手机等等。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前三季度下降8.0%;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米,下降22.2%,前三季度下降22.2%;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前三季度下降26.3%。2022年1-10月,国内手机出货量2.2亿部,同比下降21.9%。除电动车产销增长较快外,汽车行业的整体产销量没有什么增长。多数其他行业亦陷入衰退和低增长。
  7. 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债台高筑、无法按时还本付息或债务爆雷的困境,尤其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一些大型和巨型企业不断出现债务爆雷、内债和外债同时爆雷的恶劣现象。
  8. 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出现负资产、无法按时归还房贷、无法按时归还信用卡借款、违约失信人数快速攀升、被迫进入法拍程序的房子数量直线攀升。背后的原因当然是经济下行、企业倒闭、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9. 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科技的遏制、制裁和禁售力度,对很多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产业链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目前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千家,多数都是民营企业。
  10. 国内制造业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加上美国制裁和其他因素,一些产业和企业正在加快从中国市场转移出去。
  11. 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安全挑战和软肋。
       以上所列,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一些具体表现,最核心的是两大压力--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可谓是压力山大。当然,以上所列不过是浮光掠影、冰山一角,现实情况应该要复杂得多,严峻得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国经济重回稳定持续较快增长的轨道,首先就要弄清事实、承认现实、直面现实。以“鸵鸟式”的态度,对严峻的形势视而不见,回避实情,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二、经济形势为何如此严峻?
       形势严峻毋庸置疑,那么造成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马上会给出一个答案:疫情冲击。三年疫情对经济冲击很大,没人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然而,如果将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疫情冲击,甚至将什么问题都装到“疫情”这个框框里面,我们就不可能找到导致经济下行的深层次根本原因,也就无法找到恢复和稳定经济的有效办法。如果我们不深入检讨经济持续下行的深层次内在原因,那么即使疫情完全结束,经济恐怕也难以恢复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将经济面临的困难简单归因于疫情。会议公报说:“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
       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几年经济持续下行,最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甚至是口诛笔伐、谴责谩骂、讽刺嘲弄、幸灾乐祸的不良社会心理氛围,导致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焦虑、忧心、失望、无助、落寞、悲观,结果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选择躺平或跑路。这是最近几年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里出现的一个最突出现象,最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
三、挫伤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十大要害因素
      谴责、谩骂、歧视和嘲弄民营企业家的不良社会心理氛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研究。此种社会心理氛围应该算是一种“合成心理氛围”,类似某种“合成推理谬误”,也就是多种因素和力量纠结到一起,形成了一种相互强化、相互叠加的社会心理效果。我们简要列举如下一些现象:
  1. 近几年来,那些针对民企的、极不负责任的负面言论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广泛传播,甚嚣尘上,一些主流媒体也转发和评论,推波助澜,引起轩然大波。某些媒体大V以挑民企毛病为己任,依据一些经不起严格推敲的数据和故事,对民企大加挞伐,上纲上线,动不动就给民企扣上侵吞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流失、剥削普通员工、甚至卖国牟利的罪名。还有一些媒体大V为了蹭热点、蹭流量,对民企经营上遇到的某些问题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必要将企业家名声搞臭或者将企业搞破产而后快。此类媒体声音和社会上一些人内心阴暗的仇富心理纠结聚合到一起,形成了对民企的普遍不信任和仇视心理,让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家都倒抽一口凉气,感到丝丝寒意和莫名其妙的担忧和恐惧。此外,还有一些人抛出所谓“民营企业退场论”、“民营企业应归全体职工所有论”等等谬论,搞乱了思想,混淆了是非。
  2. 一些网络媒体大V蓄意歪曲和错误解读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蓄意制造思想和观念的混乱,客观上对民营企业家的心理产生非常有害的负面冲击,造成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恐慌和焦虑不安。譬如,党中央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些人却将之歪曲解读为要限制或遏制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国资要强行参股或控股民营企业。党中央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一些人却蓄意将之歪曲解读为“打土豪分田地”、“民营企业家和富豪们要把财产拿出来均贫富。”诸如此类蓄意歪曲、错误解读党中央正确方针政策的言论不胜枚举,却能够在网络媒体上畅行无阻、大行其道,确实匪夷所思。
  3. 相反,很多真正为民企鼓与呼的正面声音却往往得不到广泛传播。这种例子很多,令人难以理解。党和国家历来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早已是“56789”,可是为民企鼓与呼的文章和声音竟然经常遭到封杀,谴责谩骂、讽刺嘲弄民企的声音却畅通无阻,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也是完全违背党和国家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错误行为。然而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如故,你说奇怪不奇怪?
  4. 在涉及民企的很多司法案件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利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依法应该得到的妥善保护,此类案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譬如,一个著名民营企业家的财产权利和人身安全得到不到妥善保障,立刻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他民营企业家往往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受。这些年来,官员滥用权力、肆意和武断干涉案件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国家领导人在2018年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反复明确强调要“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然而实际的贯彻落实却并不尽如人意。一家民企只要牵涉到案件,多数都要面临树倒猢狲散、业务锐减、甚至关门倒闭的命运。如何真正做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财产权利和人身安全,避免民企一涉及案件就可能破产倒闭的命运,实在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性大问题。
  5. 在市场准入方面,很多地方确实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有些地方政府专门下发红头文件,规定哪些行业必须由国企控股,规定哪些项目和工程不能由民企控股。此类直接和变相违背党和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例子举不胜举。
  6. 在金融信贷政策方面,凡是在银行信贷部门工作的人都知道,对民企的金融和信贷歧视是长期现象和不争事实。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明确指出这个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切实解决。然而现实依然如故。银行给国企贷款,无论贷多少或某些程序不符规定,银行信贷人员也不会有什么责任;给民企贷款,稍有不慎,则可能惹上大麻烦。结果是,国企的信贷资金根本用不完,大型国企的银行授信几乎达到无限,民企绝大多数依然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不仅是对民企的歧视,也造成信贷资金的低效运用和严重浪费。
  7. 在税务征收、稽查和处理上,同样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执法随意和执法任性。很多民营企业家坦诚,他们有三怕:一怕环保执法;二怕税务查税;三怕公安和纪检上门。
  8. 某些政府部门对行业的监管简单粗暴、随意人性;监管政策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一贯性和对法律的尊重。例如对教辅行业和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对很多民企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和沉痛的心理伤害。
  9. 某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各种干预有增无减,政府之手伸得太长,让企业疲于奔命、难于应付,客观上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某沿海特大城市一位人大代表公开批评当地一些政府部门“依法不作为,依法胡作为”。其他地方政府“胡乱作为”的例子也不少。
  10. 政府各种负责管理经济的部门越来越多,叠床架屋,交叉监管,重复监管,相互扯皮,相互推诿,大大增加了经济体系运行的“制度成本”。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先生多次大声疾呼,中国经济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是制度成本太高,具体表现就是政府部门太多,人浮于事,相互扯皮,叠床架屋,重复监管,极大地增加企业负担,恶化营商环境。
       最近的例子是海南省隆重成立海南营商环境建设厅,宣告要以十大措施提升海南营商环境。有人为文称赞此举为善举善策,我忍不住做了如下评论:“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对老百姓和企业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及其官员而言,法无规定不可为。果如此,营商环境自然就好。
四.近几年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普遍心态
      近几年来,以上列举的诸多因素已经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削弱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焦虑、忧心、失望、绝望、无助、无奈和无语。此种心态和处境的具体表现为五种形式--躺平、跑路、投靠、隐身、沉默。
  1. 躺平。所谓躺平,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不再扩大投资和经营规模,只求守住现有规模,不再追求做大做强,这算是比较积极的躺平;二是从行业撤退、削减经营规模、减员收缩、出售资产和股权;三是将企业或股权完全出售,或者干脆将企业关门大吉,退出江湖,这是最消极的躺平。
  2. 跑路。一段时期内,跑路成为网络热词。具体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家、投资家及其家人移民海外、获得外国身份、想方设法将资产转移国外,自己继续留在国内做事;二是将家人移民,将资产转移到国外,自己保留国内居民身份,继续国内打拼;三是完全卖掉国内企业和投资,全身而退,移民海外做寓公。2022年,中国富豪移民新加坡成为全球热门话题。个人移民海外本来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但如果企业家和投资者争相“跑路”,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3. 投靠。所谓投靠,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家选择将企业控股权出售给国资、或者主动寻找国资进行混改。近几年,民企包括上市民企纷纷选择将控股权出售给国资的报道不绝于耳。投靠国资,一是套现走人,二是获得某种安全感,三是便于参与某些重大项目,四是与国资联姻也有利于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被迫投靠国资固然有民企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民企在当今经济体系里的真实地位和处境。
  4. 隐身。所谓隐身,就是一些民营企业家纷纷辞掉法人、董事长和CEO等公开职务,让位于职业经理人,自己退居幕后。民营企业家选择隐身,一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惹人注目,避免媒体跟踪;二是至少从法律意义上摆脱和企业的直接关系,以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麻烦和纠纷。
  5. 沉默。现在媒体上已经很难看到著名民营企业家的采访、报道和文章,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了。那些敢于放言高论的著名企业家如今都选择沉默,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如今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听不到他们的观点了。没有民营企业家的活力、闯劲和创新,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活力、增长和创新。
五.稳定和恢复经济的关键举措--提振民企信心,稳定民企预期
       好消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企的重要作用一直有清晰而深刻的认知,始终强调民企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段话的措辞可以说非常严厉。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说得太好了!早该如此,理应如此。
       2022年11月7号,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开篇就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利于调动各方投资积极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段还说:
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社会环境。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红绿灯”,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做好拟出台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出台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民间投资信心,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至少从这两个文件来看,最高决策层确实看准了病,号准了脉,找到了稳定和恢复中国经济的关键法门,那就是提振民企信心,稳定民企预期。为什么稳定和恢复中国经济的不二法门是重整民企信心、稳定民企预期?道理很简单,民营企业早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和主要贡献者。这话是谁说的呢?不是普通人说的,是刘鹤副总理多次反复强调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概括起来是56789:
       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贸易量
       80%以上的就业
       90%以上的新创企业
       实际上,根据2021年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民营企业对全国税收的贡献已经接近60%。对就业岗位和新创企业的贡献实际上早就超过90%。要稳增长、稳就业、稳收入、稳税收,主要靠谁呢?只能靠民企,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的精髓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邓小平多次说,他不懂多少理论,就相信一条:实事求是。
       伟大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性伟大奇迹,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神州大地迅猛崛起,激荡出中国经济最恢弘最壮美的篇章;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成为财富创造、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的英雄,唤醒了无数中国人的奋斗激情和创业智慧。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深圳人豪迈地向世界宣告:深圳的特产不再是荔枝,而是企业家!这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最精彩最动人的故事。
      纵观神州大地,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凡是民营企业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必然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凡是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地方,民营企业必定充满活力、蓬勃成长。这应该是改革开发四十多年来,我们所学到的最关键的经验,也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最重要真理。
      没有民营企业的驱动,就没有中国经济的增长
      没有民营企业的创新,就没有创新驱动的发展
      没有民营企业的活力,经济活动必定死水一潭
六、如何重整信心--切实回到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上来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民营企业家信心受挫的核心原因,明确指出稳定和恢复中国经济的关键就是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毋庸置疑,提振企业家信心是今日中国经济工作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需要有壮士断腕之勇气,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如何提振信心呢?提振信心的关键是真正回到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政策上来,真正回到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上来。
       人的信心从何而来?稳定的预期从何如来?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人的信心来自人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他对自己的命运前途有明确的预期,他知道没有任何其他人能无缘无故或武断蛮横地左右自己的命运,即使有人损害到自己,他也可以通过公开、公正和透明的法律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
       譬如,一个企业家创业,可能成功,亦可能失败。如果创业者和企业家明确知道,他创业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和辛劳,外加一点运气;没有任何外力能够对他的合法创业横加干涉,没有任何外力能够违法违规阻挠或关闭他的企业;他创业成功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财富;只要他的行为合法,就没有人能够阻挠和干涉,任何人阻挠和干涉,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会得到公正的赔偿。如此法治环境下,企业家和创业者就会有足够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这就是市场经济必须和必然是法治经济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是改革开放创造奇迹的秘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法治是信心的基石。简而言之,改革的基本逻辑,一是改革公有制的弊端,不断完善法治,保障私有产权,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改革计划经济的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政府之手让位给市场之手。本质上,政府之手让位于市场之手,就是让位于企业家之手,让企业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开放的基本逻辑,一是坚定不移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互开放,坚定不移融入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二是坚定不移学习、借鉴、遵守和维护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规则,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规则的改革与完善。令人鼓舞和兴奋的是,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重申和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政策。
       对于国内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说的: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对于对外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说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七、对恢复和提振企业家信心的具体建议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依据,对于恢复和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提出如下几点具体建议:
  1.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对于那些蓄意歪曲党和国家基本方针政策,毫无根据地谩骂谴责、诋毁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人必须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他们的诋毁抹黑给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造成财产和声誉损失,必须依法追究诋毁谩骂者的法律赔偿责任。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严厉强调的那样: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
  2. 对于近些年一些刑事和民事案件里,民企所受到的不公正处理和判决,必须依法予以纠正;如果给企业家和企业造成了财产、名誉和精神上的损失,必须依法予以赔偿;对于蓄意滥权、干涉司法公正、造成民营企业家损失的责任人,必须依法追求其法律责任。要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案件,公布社会,引导舆论,形成依法妥善保障民企和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人身安全的良好社会心理和舆论氛围。
  3. 过去一些年里,政府部门在行业监管、税务征收、稽查、环保执法等许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刀切、运动式、简单粗暴”的各种做法,给一些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严重损失。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切实检讨错误、承认错误、向企业赔礼道歉;对于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执法,应该依法予以赔偿或补偿。对那些简单粗暴、“运动式、一刀切”执法的政府官员,应该依法追究责任。
  4. 采取切实措施,纠正一些地方政府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企业的歧视。要引入媒体监督,对某些政府部门公然违背党中央方针政策、蓄意歧视民营企业和变相搞“国进民退”的行为公开曝光,督促政府切实落实“发改委”2022年11月7日发布的“21条”。
  5. 采取切实措施,纠正银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歧视行为,金融监管部门要出台具体监管措施,督促银行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批、利率水平、贷后监管等信贷全流程里,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6. 切实落实党中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本方针。对民企和企业家,政府要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官员和权力部门不能随意干涉企业经营活动,政府要恪守法治原则,“法无规定不可为。”税务、公安等等执法部门尤其要严格依法执法,坚决纠正和避免“运动式、一刀切”的粗暴执法行为。
  7. 切实减少和消除那些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检查、评比、考察、视察活动,政协、人大等等部门不要随意要求到企业检查、调查和调研,减少企业迎来送往的时间和成本负担。
  8. 政府管理和监督经济活动的部门要精兵简政,该裁撤的要裁撤,该合并的要合并,该缩减的要缩减,坚决斩断那些不必要的“政府之手”,市场和企业家在资源配置中才能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9. 党和政府对民企和民营企业家要有最充分的信任。民营企业家都是爱国者,他们最希望国家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因为唯有如此,他们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有关部门当严格遵守《公司法》、《民法》等法律规定,不要干预和干涉民企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不建议向民企派驻什么干部和人员。
以上九条建议,归结到一点,就是让企业家能得到法治的最大保护,能有最大的自由创业和经营的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命运,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外力的武断蛮横干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