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马云  华为  中国移动  大学  北斗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亿邦动力CEO郑敏: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17-08-04     来源:亿邦动力    浏览:489    评论:0    
核心提示:8月3日消息,在“2017中国(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亿邦动力CEO郑敏发表了题为《迎接内容时代,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的

8月3日消息,在“2017中国(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年会”上,亿邦动力CEO郑敏发表了题为《迎接内容时代,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的公开演讲,他指出,除了生活服务之外,内容电商是真真正正体现移动电子商务价值这么一个新的时代,这么一个最最关键的领域,如果不抓住内容电商的话,实际上你就低估了移动电商的威力。

亿邦动力CEO郑敏

图为:亿邦动力CEO郑敏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人们正跨入“消费升级”的全新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引领电商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创造着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空间与舞台。据了解,本届年会由四川省商务厅、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成都市商务委员会、亿邦动力网承办。在本次会议中,今日头条、聚美优品、有赞、美图、新榜等多家企业出席并发表演讲。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柴教授精彩的演讲,对于未来的电商发展趋势,以及对于成都城市化的建设以及移动电商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要求,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启发。去中心化的趋势不可逆,内容将成为电商的主战场。有灵魂共鸣、真实需求、大胆创意和深度交互的好内容正在向我们袭来。而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电商人要跨越太多的门槛,一个承载着正向价值观的内容才能通往未来。下面,有请亿邦动力网创始人兼CEO郑敏带来主题演讲《迎接内容时代,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郑敏: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特别高兴今天能在成都跟大家相聚!

今天的这次年会刚好是第七届,让我想起2011年在这里举办第一届移动电商年会时,当时的主题叫做“移动电子商务新机遇”,我们还是把移动电商当做一个特别值得期待的一个新机遇在看待。同样2011年的时候我们看到当时中国的移动电商是什么状况呢?我印象中在2011年那几个月里,其中有好几个月的走势中可以看到,整个淘宝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占比只有2%左右,然后慢慢地到5%,再到百分之七八。而当下这个时间点,我们再看移动电商在电子商务中的占比,已经非常高了!去年天猫双十一,没有记错的话,移动端完成的交易额占比达到了82%,7年前是2%,现在是82%,今年刚刚过去的京东“6.18”上面,来自移动端的占比是85%,更高!

应该说这7年时间移动电商给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惊喜,特别是生活服务业领域,2012年当时我们讲移动电子商务是为生活服务业而来的。但是当下这个时间点,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说从当年的2%、5%、10%,到了今天的70%多,80%多,又怎么样呢?

是什么意思?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国电子商务GMV的增速是在放缓的,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除了生活服务业的电子商务之外,移动电商似乎在实物商品的电子商务里面,它只是随着网购人口从PC端迁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作了一个应对性的迁移而已。增强在哪儿?

似乎没有找到增量的爆发点,它只是有了一次迁移,而且在这次迁移过程中,每家电商公司需要做更多的场景,更多的终端,你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我们在当下要思考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到底怎样,或者能不能为中国电子商务带来新的增量?

电子商务也存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从各大平台来看流量不增长,流量不增长GMV就不增长,GMV就像GDP一样,不能唯GMV论,但是没有GMV的平台增长能持续多久?

这几年业内都在思考,基于移动电商我们用什么可以激发出新的消费?就是内容电商。

在这里我给大家展示了一组图,5月到7月,这是内容电商这个关键词它在亿邦动力网的电商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上的表现,如果以浙江省为例,内容电商这个关键词在所有电商的关键词里面,它的关注度的占比是持续增高的。如果我也把前面几个月的都放出来,大家会发现,前面几个月基本上内容电商没有什么关注度,如果按照颜色深浅来看,都和西藏一样是灰白色。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内容电商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省市和自治区。

第二张图,我想跟大家看的是成都,我们可以看到内容电商这个关键词的关注度在成都,5月到7月从0.0032到0.0026,再到0.0057,说明什么?说明内容电商已经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了,正在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商从业者所接受,是内容电商正在激发新一轮的消费。

刚刚主持人说电商进入了下半场,上下半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上半场我们说,因为有流量红利的存在,所以在上半场做电商的人你是满足消费的需要就可以了,大家需要买东西,你建一个有中心化入口平台,这个平台用户体验足够好,有更多的选择,有更低的价格,大家都来了。再一个是中心化的入口把流量都分配出去,这是满足消费的阶段。但是电商的下半场,对不起,没有满足消费的需求了。

今年上半年我从很多电商服务商好朋友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到,你看今年上半年电商的增长,它出现了非常独特的特征,这个独特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在平日的时候,基本它的增幅非常小,甚至有些店铺在平日的时候,它的销售额都是微微下降的,但是只要碰到了大促销,它的增量就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京东卖的很好,今年京东“6.18”的时候,天猫也卖的很好。这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接下来电商下半场的消费需要刺激出来,你需要用手段激发新的消费,用什么激发新的消费?用内容的方式。

其实没有电商之前,其他传统的生活场景里也有这种感受,我记得在莫斯科有一家画廊叫做特列季亚科夫(音译),我是一个对艺术毫无感觉的人,我有一个朋友说,我们下午去逛一个画廊吧,大概留了五六个小时。我说去一个画廊半个小时不就够了吗?还花五六个小时。他说你可以租一个讲解仪,我就租了,结果在里面待了四个半小时还不想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一幅油画后面都有一个深刻的故事,它在讲彼得大帝当年的故事,它在讲伏尔加河上纤夫的故事,它在讲冰天雪地里艰难生活的农奴他们的孩子在拉水车的故事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内容,当时对我这个艺术盲来讲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对我们来说都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我的留存时间最多半个小时,但是在里面待了四个半小时,而且我们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花钱在画廊门口买了这个画廊的画册。

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容刺激的话,我相信不会有用户留存时间的加长。我相信如果没有内容的进一步刺激,我们这些用户不会产生进一步的消费行为,只是在里面走马观花转一圈就走了。现在在电商,特别是在移动电商上,这个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抢眼。为什么是移动电商?因为传统PC时代更多的是工作的场景和打游戏的场景,游戏的内容性足够大,已经没有时间买东西了。工作的场景被用于大家消费了,所以PC电子商务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网购的高峰都是在工作时间,几乎占了一半时间。

移动电商这几年讲场景这个词讲的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24小时手机都跟着你这个人,各种生活场景、工作场景,甚至坐在马桶上的场景已经被手机完全囊括其中了,它给内容的创作者们提供了无限的场景创造的机会。所以,正是由于这些场景的创造,它能够激发不同场景里面对商品的共鸣。

讲到内容电商这件事,我又特别担心,特别担心内容电商被定义为销售部门或者纯电商部门的事,那就完蛋了!为什么这么说?一旦内容电商被定义成这样的话,就说你在内容电商上投了100万吧,一般情况下高毛利的产品你也做个1:3吧,而手机这类产品,说可以,你要做内容电商没有问题,投100万下去,产生2000万的GMV,1:20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完完全全把内容电商真正的威力给它削弱了。内容电商按照我的理解,它应该是属于谁的事?至少内容电商应该是品牌部门等等很重要的内容,在内容电商过分强调GMV肯定不对,上一轮中国品牌大爆发是什么时候?是90年代,那时候电视机的普及,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卫星电视的普及,所以基于电视频道在中国有一轮大的品牌爆发。这个时间点之后,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品牌爆发。

2010年左右曾经有过一轮小小的高潮,但是那个没有延续下来,当时基本上以淘品牌为主,大平台给一部分品牌导了大量流量和大的销量过去。但是我们发现,那一轮品牌没有爆发出来,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品牌不是靠流量烧出来的,品牌更不是靠销量烧出来的,品牌是需要品牌方有足够内容的创造能力,通过内容的方式和你的用户进行深入沟通,占领用户心智才能建立新的品牌,如果我们卖货到了这个程度,如果再不在品牌上突破,我们还有没有希望?我现在看到内容电商正在为中国新一轮的品牌大爆发提供了这种可能,而且在内容电商的场景之下,已经不再是一个中央电视台的选择,各种渠道都有,只要你有内容创造力。所以,我想说除了生活服务之外,内容电商是真真正正体现移动电子商务价值这么一个新的时代,这么一个最最关键的领域,如果不抓住内容电商的话,实际上你就低估了移动电商的威力。

做电商的人怎么用内容,这是刚刚讲的。下面我想用几分钟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内容的人怎么考虑电商的问题?

我本身就是一个内容的创立者,2000年前就办杂志,近几年不管是机构性的媒体还是自媒体,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说我们这些做内容,做媒体的人,如何转变盈利模式,否则没有未来。大家想到的都是把内容作为商品,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把内容直接变现,所以这是内容电商的第二个分支。如何把内容假设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

亿邦是做内容的,我们更是做电商内容的,在这里分享一下亿邦在内容电商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作出的一系列调整。

我们知道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广告、会展,有能力的卖点咨询报告。还有一些是发付费的公关软文,亿邦绝对不干这个事。

随着这个新的变化,我们建立了新的商业模型,称之为A2,A就是超级APP为主战场的新媒体矩阵,除了有超级APP,还有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和各种头条号,再加上PC端都整合在一块儿,为什么新媒体一定是矩阵式的媒体?因为新媒体需要满足多场景的需求,不可能是一个触点可以解决所有场景的问题,亿邦动力跟用户之间的触点有30多个,爱在马桶上看就在马桶上看,爱在出租车上看就在出租车上看,爱在会场上看就在会场上看,这是我们第一个核心,我们也在寻找一些内容付费的方式。我们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做的是写付费内容文章,就是付费阅读,上次有一个非常资深的编辑写了几篇文章,我问他卖了多少钱?他说卖了五千多,就是一篇文章,大家网上付费阅读付了五千多块钱,我算了一笔帐,我说像你这样的产能,一个月可以写四篇这样的文章就很不错了,一个月可以卖两万块钱,一年下来二十多万块钱,养你自己都养不活。所以做内容付费这个事,你自己生产是有收入的,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商业模式。所以,我在考虑,内容付费这个事,它思考的深度可能需要更深一些,最好是在阿里、京东等等电商公司里拿着5、6万月薪的人,他们用他们碎片时间写出的付费文章,我们作为媒体机构做平台,UGC这个事一定要做,但是UGC又不是完全开放的UGC,这是我从社交电商里得到的启发,社交电商里微商这个分支,曾经起来过一拨,都是完全开放的平台,所有品牌和店主都可以进来,但是没有做起来,反而是杭州的云集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他是要控制供应链的质量,下单用户才会产生忠诚度。内容也是这样,内容付费一定是UGC的,但是内容平台一定像传统的电商管理供应链一样,对内容的产品要有供应连管理。我们也做了一些深度的内容,比如刚刚主持人介绍二维码里“邦加”这个产品,大家可以用付费阅读的方式来阅读。

另外一个“2”就是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我们把内容转化成有知识含量的专业服务,任何做内容的人都有一个产业链,我们做电商内容的人,产业链就是电商的服务商和电商的应用需求企业,是有一个产业链的,在这个产业链里海量服务商和海量需求企业之间,它们之间的匹配是很难有专业匹配的,互相找不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内容的人你对上下游是有知识含量判断的,所以亿邦动力网做了一个思路。

电商领域很多非常大的服务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知道这些公司是干嘛的。第一内容的直接付费,第二基于内容提供有知识含量的产业链的撮合服务,然后还有就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学习平台,任何一个有媒体属性的内容生产者,你一定首先是聚人的,电商讲的人、货、场,媒体讲的是人、服务和知识。但是培训这进事为什么我之前一直没有做,因为我从来不相信有谁可以手把手教谁把电商做成了,电商领域没有绝对的老师。但是,这两年我们发现机会在哪里?机会就是当你聚了一大批电商人的时候,某方面90分的人可以给60分的人讲,这个人这方面90分,另一方面是60分,他就可以听另一方面90分的人给他讲,所以媒体的内容服务,知识服务,应该是平台式的,绝对不是传统的有中心化的。

我们组织了马蹄社,构建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作为一个17年的内容从业者,我隐隐约约已经看到了内容的强势归来,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内容创作者在商业模式方面能有一次巨大的突变,在这次突变的过程中,至少从亿邦动力网的探索来讲有三个方向是值得去探索的:第一内容的直接付费;第二基于内容提供有知识含量的产业链的撮合服务;第三构建社群式的学习平台。

亿邦动力网既然在电商这个细分领域可以按照这个模型去做,按照这个模型去消除电商行业的知识鸿沟,我相信很多其他的媒体从业者朋友,你有你自己的产业链,你有你自己可以聚集到的人,可以聚集到的服务,可以聚集到的知识,也可以做类似的尝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标签: 亿邦动力 CEO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