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_5G赋能_千行百业_5G赋能_无所不能 网上高新区_云上科技园 科技商圈_创业大街_商贸圣地_云上商圈_信息共享  网上石牌村_云上华强北 科技园区_企业宣传_产品推广_招商招投_服务共享 网上三好街_云上中关村 科所院校_院校宣传_专业推介_成果展示_校企合作 网上科技展_云上博览会 网上太升路_云上磨子桥
推广 热搜: Tiktok  Facebook  通讯  研究  马云  华为  大学  北斗  中国移动  园区  大数据  任正非 

中国移动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03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日期:2022-08-16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灿邦    浏览:10323    评论:0    
核心提示: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8月11日晚间,中国移动(600941)披露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49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8月11日晚间,中国移动(600941)披露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4969亿元,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速。其中,通信服务收入达到4264亿元,同比增长8.4%;销售产品收入达到705亿元,同比增长39.8%。
  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长18.9%,剔除上年同期残值率调整影响后同比增长7.3%,每股盈利3.29元,同比增长14.1%。中国移动将派发中期派息每股2.2港元,同比增长34.9%,全年派息率将比上年进一步提升。按照公司规划,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净利润70%以上。
  上半年,中国移动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CHBN(即个人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及新兴市场)客户规模、收入规模全面增长,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收入合计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40%,较2021年全年提升4.3个百分点。
  同时,得益于数字内容、智慧家庭、5G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移动云等信息服务业务的快速拓展,中国移动的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26%,是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拓展信息服务蓝海收入“第二曲线”不断攀升。
  具体来看,上半年,中国移动个人市场业务实现收入2561亿元,同比增长0.2%;移动客户9.7亿户,净增1296万户,其中5G套餐客户达到5.11亿户,净增1.24亿户,规模保持行业领先。得益于5G快速迁转以及数字生活消费增长的拉动,单客户价值稳健增长,移动ARPU为52.3元,同比增长0.2%。

  同期,中国移动5G ARPU为85元,同比有所下降。针对这一情况,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5G ARPU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中低端客户向5G迁转,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办理5G套餐后,客户的ARPU实际上是提升的。董昕表示,中国移动将继续提升热点地区的5G覆盖、丰富5G应用,并进一步释放客户流量,让客户敢用、能用5G,也让5G更加好用。

  家庭市场方面,中国移动上半年收入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18.7%;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3亿户,净增1241万户,客户净增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其中千兆宽带客户净增占比超88%。半年报显示,带宽升级、智家应用拓展带动中国移动的家庭客户综合ARPU持续提升,上半年为43.0元,同比增长4.6%。
  政企市场一直被中国移动视为转型的重要阵地,上半年,政企市场业务实现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24.6%。政企客户数达到2112万家,净增229万家。其中,DICT收入达到482亿元,同比增长44.2%。
  其中,移动云的表现格外突出。上半年,移动云收入继续高速增长,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截至6月底,签约云大单超3500个,拉动收入超130亿元,央企国企上云项目超1100个,成功打造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一批行业云标杆,移动云向业界第一阵营加速前进。
  中国移动的新兴市场业务也实现了较快增长,上半年收入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国际业务收入达到81亿元,同比增长19.3%。股权投资方面,通过“产业+资本”的双重连接,构建数智化转型生态圈。数字内容收入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50.6%,增速创新高,咪咕视频全场景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72.5%,云游戏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49.4%。此外,上半年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近300亿元,同比提升157%,半年和包月活跃客户同比增长197.9%。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国通讯市场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通讯市场网”及其作者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通讯市场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通讯市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在网站留言(请点击)处留言。
打赏
 
 
更多>同类通讯信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通讯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展位宣传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2021778号-1